蒲白矿业有限公司

“打起仗来,每个人都抢着冲上山头” ——听蒲白抗美援朝老兵孙根茂讲那过去的故事

单位:白水社区作者:尚艳发布时间:2020-11-05 点击数:4524

70年前,中国人民志愿军集结鸭绿江边,迈出国门,回望家园。身处异国他乡,这些年轻战士肩负起祖国人民的重托,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。

70年后的今天,听他们讲述那段不能忘记的岁月。每一个故事,都在诉说着那段并不久远的历史,既告诉我们曾从哪里经过,也提醒着我们为什么出发、向哪里出发。

16岁的孙根茂

 

白水社区慰问孙根茂老人

孙根茂老人向大家展示珍藏的战友照片

“孙老您好,我们又来听您讲故事了。”这是我们第二次来到位于陕西省白水县雷牙镇小洼底村的孙老家,正在看抗美援朝纪录片的孙老见我们进来,激动地指着电视说:“看见没,这就是我们当时的真实写照。”

孙根茂老人1934年出生,16岁入伍,是当时青海第一野战军二团团部一名通信兵。1951年6月部队作了赴朝动员,9月他便随部队入朝支援,成为第二批进入朝鲜的志愿军士兵,参加抗美援朝战争。

据老人回忆,当时朝鲜已是冰天雪地,他们在美国飞机的轰炸下,白天行军很困难,就躲进大兴安岭山洞里休息,只能靠晚上行军。老人说:“当时的朝鲜,满目疮痍,没有一座完整的房子,街道上也看不见一个人。”房子都被美国飞机炸没了,人都被转移进洞里去了,整个地面都被炸成黑色,哪怕是一颗草都看不到。说起当时战斗的情形,老人抹了抹眼泪。

孙老说,在朝鲜他是通信兵,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等多场著名战役。抗美援朝期间通信兵在一线极其不容易。他作为团部的通信员,只要团部领导有命令下来,他要立即通知到各连各排各班,在战坑中来回来穿梭,所以常常暴露在战火之中。在战场,不论是做通信兵,还是做侦察兵,都是3人小组作业,2人掩护,1人保护情报。他说:他和战友当时为了送情报经常饿肚子,几天没吃没喝,口干了,嘴唇裂了,嗓子哑了,路上看坑道中有水,水就像酱油一样黑,又苦又涩,又少,很久才接半缸子,但为了能活下去完成任务,也要喝下去。记得有一次执行任务,也是饿了好几天没吃饭,刚好露过一个朝鲜百姓的房子,人已经转移,他们就用当地牛粪生火,下了几根随身带着的面条,面刚下锅还没煮熟,就接到命令,为了赶时间几个人只能将面条生着咽下去,填饱肚子继续前行。

孙老回忆,有一次经历直面生死,让他刻骨铭心。一天晚上他跟着侦察连去侦察军情,与美军交上火,他当时为了保护通信设备,转身一瞬间,一颗子弹刚好擦过他的脖子,幸运的是当时只是擦破了皮,因此没受太重的伤,在战友帮助下捡回了一条命,他说,“当时在那次战役中我们取得了胜利,我也因此荣获第一个三等功,被批准火线入党。”至今老人脖子上还留有当时的弹壳印记。他说:“打起仗来,每个人都是抢着冲上山头的。”

老人突然话锋一转,不愿再把思绪停留在那一刻,一下情绪失控,眼泪不停地往下掉。顺手拉起床下的木箱子,找出自己的退伍证、立功勋章和朝鲜人民送给他的手工编织包让我们看。在孙老的眼镜盒里,一直珍藏着已故挚友的照片,有空了就拿出来看看,跟他说说话。孙老说,当时第一次宣布停战,他们还在山头上,飞机还在不停的轰炸,他们不敢放松,害怕美军反悔。直到1953年5月27日晚上12点宣布正式停战,所有战友才放松下来,凌晨4点开始往山下撤退。之后的4年他一直留在朝鲜,一边在部队参加学习,一边协助朝鲜人民搞后勤建设,由于学习成绩突出,1957年从朝鲜战场撤回后,被保送重庆上军校,在军校因成绩优秀,荣获第二个三等功。后由于当时部队精兵减政政策复原回到原籍。

复员后,因为家境贫寒,家中父母姐妹无人照料,为了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,20出头的孙老扛起了家庭重担,到新生煤矿(原白水煤矿)参加招工,成为一名煤矿工人,直到退休。

“只有经历过战争,才懂得今天的和平是多么可贵,今天的生活是多么幸福!”孙老不住感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