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白矿业有限公司

“默人”脊梁

单位:蒲白矿业作者:孙博 王西贝发布时间:2019-08-15 点击数:3447

幽深的巷道中,盏盏矿灯映出“默人”黝黑黝黑的脸庞,煤尘落在脸上、身上,混合着汗水一道一道的,仿佛像墨染过一样。共和国飞速发展的70年里,煤矿从最初的手拉肩扛,到后来的机械化,再到现如今的自动化、智能化,祖国母亲您70年来的沧桑巨变,也深深地刻在了一代代煤矿人的脸上、心里。这70年来,人们口中的矿工从“下窑工”“煤黑子”,变成了“光明使者”“乌金开采者”,但我更喜欢称呼我们这些可敬的矿工兄弟为“默人”,因为在祖国不断发展壮大的70年里,他们一直都在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开采着工业的粮食;在黑暗中默默无声地为世人采集着光明与温暖;面对偏见与误解他们默而不语,继续撸起袖子,挽起裤腿为祖国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。

时间拨回1959年,那一年祖国您10岁了,煤炭成为了您发展亟需的“动力源”,在您的号召下,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投身到了蒲白这片热土。创业艰难百战多,“第一代”蒲白人战天斗地,住的是土坡窑洞,吃的是杂粮面糠,条件的艰苦没有吓倒咱们煤矿人。大伙心往一处拧,劲往一处使,蒲城白堤矿、白水菱角矿一边进行矿井改造,一边组织原煤生产,那时候最动听号子就是那一声:“出煤啦!”。就这样,一座新兴的百里矿区,扎稳在渭北高原上。

1970年,您说:“三线建设要抓紧。”因能源调整被关停了5年的蒲白迎来了二次重建,来自内蒙乌达矿务局的八十七、八十八工程处以及四面八方的9000名“三线战士”组成了一支铁军。在那个“好人、好马上三线”的日子里,他们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,争分夺秒,吃住在现场,劳动不计报酬,工作不讲条件,任凭条件再困难也压不弯蒲白儿女的脊梁,在渭北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。1978年,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,蒲白也随着改革开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,白水、马村、南桥、南井头和朱家河五座矿井相继恢复重建、改建、扩建和新建。蒲白的建设画卷随着“春天的故事”尽情地描绘着。

2009年,祖国您迎来了60华诞,蒲白也陪您走过了50载春秋。在这个加入陕煤集团“大家庭”5年的日子里,蒲白矿务局改制重组为蒲白矿业公司。也开始了新的腾飞历程。

2009年至2019年的十年风雨历程,祖国您迎来了70华诞,蒲白也陪您走过了70载春秋。在这个加入陕煤集团“大家庭”15年的日子里,蒲白历经了煤炭黄金十年的辉煌、走过了矿井压产、去产能和矿井关闭的阵痛,但是蒲白人没有放弃、没有跌倒,凭着一股劲、一股情趟出了一条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这里面包含着许许多多的蒲白人和事,也正是这许许多多的蒲白人和事组成的“蒲白故事”,才堆积出了陕煤高质量发展中的“陕煤故事”。

爷爷的脊梁

爷爷是个国民党军官,49年在渭南起义后,来到了蒲白。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,爷爷是个一直挺着脊梁,严严肃肃的老顽固,我曾问过他为什么要来到蒲白,他总是嘿嘿的笑着拿胡子扎我。后来我才知道爷爷来到蒲白是机缘巧合,没有太多的为什么,但是他在蒲白一呆就是50多年,可以说把青春奉献给了蒲白,并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了什么叫做属于蒲白人的“默人”脊梁。

在建设蒲白的过程中,爷爷下过井,很多人都笑着说他,知识分子还下井,干得了重活么?(爷爷高中毕业,保定士官学校毕业,在50年代那是妥妥的知识分子)说真的那时候的爷爷可是遭了大罪,富农出身,白净的他那里干过重活,但是爷爷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,别人装多少煤他就装多少,把人干多久他就干多久,有时候竟然干的肩膀上被压出了青痕,奶奶心疼的问他值得么?他却笑着回答:“有什么值不值得,这比起打仗可舒服多了,再说年轻不知道累,身上大把的力气使不完,睡一觉就恢复过来了”……后来爷爷凭着在军校里学的医术,调到了白水矿医院任院长,那时他的医术远近闻名,很多人都找他看病,碰到家庭困难的职工他还免费甚至倒贴给人治疗,很多人都说他傻,他说:“当时成分划分的时候,我是妥妥的‘黑五类’,要不上矿上和职工们护着,早就被送回河南批斗去了,人得感恩,在蒲白了,一辈子就是蒲白人。”就这样爷爷一直扎根在了蒲白,甚至退休了还关心蒲白的发展,家里人再怎么劝说让他搬到西安去住,他也舍不得离开,我曾想,这就是蒲白人的“脊梁”或者缩影吧,走到哪都是心系着蒲白的“一根筋”,并且顶天立地、无怨无悔。

爸爸的脊梁

说起我的爸爸,心里是满满的怨念,因为在我的记忆里,感觉小时候他就没怎么陪过我,每天在他的生活里可能就是上班、值班……

真正清晰起来,是1996年,那时候我12岁,家里刚搬到蒲白马村煤业,而我的爸爸也当上了通风队队长,那时煤炭效益不好,下岗这个词也成了那个时代特殊的名词,记得有天爸爸回来对妈妈说:“这几天队上有工人来家里吃饭,你可不能摆脸色。”后来我才知道,原来因为效益原因,他所在的通风队也要实行下岗制度,职工心里赌气,嚷嚷着没地方吃饭就到我家,在那个时候我们家走马观花式的来了好几个叔叔,但是都被和颜悦色的父亲和热情周到的母亲打动,我也多了几个大朋友,问题是,他们走后的那个月里,我们家也经济紧张,每天都是青菜豆腐了事。

但真正叫我感受到爸爸脊梁的还是后来发生的事情,我曾有过当“富二代”的机会,可最后却成了“煤三代”,这里面我父亲功不可没。那时的父亲为人朴实,踏实肯干,即是80年代的大专生,又精于写写画画,98年在西安出差的时候,被南方老板看中要带着他一起去广州发展,可我那一根筋的爸爸断然拒绝了,他说当时上学是矿上资助他去的,人在矿上艰难的时候跑了,那叫没良心,这些事干不出来。后来听妈妈说我才知道,当时要带他走的南方人,给出的条件是百分之十的股份,现在那个南方人身价早都破了八位数。在爸爸退休后,我玩笑似的说出了这些,爸爸却说:“人哪能都向钱看,得有信念、有脊梁。”最后的我实在受不了这个后来当了书记老爸的说教,败下阵来,唉这个执拗的可爱老头!

我的脊梁

说实话,我真的不想当个煤三代,只想着逃离煤矿。但是,最后的我还是没有抵挡住家人的召唤,被迫又回到了矿区。回想起当初的感受,那真是一百二十个不情愿,专业不对口又分在地处陕北的建庄,甚至买个东西都要跑二里路,那心里的后悔我觉得都能把宿舍的墙撞烂了,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一边抵抗压迫、一边浑浑噩噩,我想这种无声的抗击家里看得见,最后会放我离开的,但是我就想被遗忘在了角落里,在建庄一待就是四年,终于我盼到了我认为的曙光,那时煤炭销售正在经受寒冬,每个月2500多元的工资已经不足以叫我经营我新组建的家庭,心里暗爽认为机会来到的我在沉默中爆发了,闹起了“革命”,“我要到西安打工去,工资高还能照顾我的小家,你们谁都别劝我”、“我的家庭都经营不下去了,你们还叫我待在矿上干嘛,不知道现在离职的一片一片么,人挪窝活呀”……就这样属于我们大家庭的内战爆发了。但后来,我还是成功的被家人“镇压”了,“镇压”过程中,其他的什么话语我都记不清了,只记得姥姥对我说过:“蒲白是咱们的根,这个时候它是困难,咱们应该想着办法去应对,而不是想着办法逃跑,你觉得收入低,我和你姥爷以后每个月资助你一千,你留下来”……就这样我留了下来,也不在浑浑噩噩,因为我觉得我应该展示自己的价值……

在后来的日子里,逐渐成长起来的我被猎头公司挖过,拒绝了很多高薪和职位的诱惑,很多人觉得我傻,甚至“发小”也问过我怎么不再想着离开了,我都是硬硬的回答,在这里我看到了属于我自己的脊梁,那就是三代人立足矿区的不弃不离,也是和矿区共同成长的陕煤故事。

今年,祖国迎来了70华诞,集团也迎来了15岁生日,在这里正是这许许多多的默人脊梁,做出了“献了青春献终生,献完终生献子孙”真实故事,才撑起了我们奋进的祖国和砥砺前行的陕煤,这就是属于我们煤炭人的无悔脊梁。